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多变,是人们各类心理问题易发的时节。那么如何预防和识别大学生春季心理疾病发作呢?继续教育学院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院师生对心理问题识别和干预的能力,于3月14日邀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杭东为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做了一次主题为“校园常规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管理”的讲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李杭东用提问的方式开始了此次讲座。他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告诉在座师生,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等等,这些都是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标准。随后,李杭东向大家介绍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案例,重点介绍了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和识别技巧。最后,他建议大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及时恰当地做好干预,做好自我支持和提供社会支援体系。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在座师生对于专业的心理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续,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具体工作实际,做好班主任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展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