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承担社会责任,展现量大学子风采。学习红色精神,迎风破浪,继往开来,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冉冉红星”小队肩负着支教和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精神的双重任务,于七月二号从杭州踏上了开往南昌的火车。
留守儿童问题近几年来备受瞩目。因父母外出务工,致使儿童留守在家,在身心发展和学习生活方面可能因父母缺位产生一些问题。“冉冉红星”小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前往目的地——“三洲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学校建校时间较长,教育设施略显老旧,整体环境有待提高。小队成员于七月三号早晨九点到达小学,在团队成员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随机开展一系列诸如“萝卜蹲”之类的互动游戏,减少了孩子们对我们的抵触,增加了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的信任和理解,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月三号下午至七月六号,炎炎夏日烘烤下的南昌酷热难耐,在空间逼仄的教室中更是闷热异常。学习环境艰苦了一些,但是天气再热,仍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热情。孩子们总是早我们半个小时到达学校,使我们非常感动。“冉冉红星”小队成员各展其才,力保课堂内容精彩纷呈。支教课程既有婉转悠扬的吉他动人心弦,又有幽美异常的竖笛丝丝入耳;既有浩瀚无垠的星空动人心魄,又有字形优美的小篆引人入胜;既有简单有趣的航模遨游蓝天,又有庄严肃穆的影片荡气回肠。七月六号下午,根据孩子们几天上课的表现,统计所得分数,举行别具一格的“拍卖会”进行物质奖励。“拍卖会”结束后,“冉冉红星”小队与孩子们合照留念,在依依不舍多次叮嘱好好学习孝顺父母独立自强之后,我们离开了三洲小学。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七月四号下午,带着学习红色精神感悟伟人事迹目的的“冉冉红星”小队一同前来参观“小平小道”。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我们观瞻了小平同志在1969年到1973年的工作厂址,了解到他在此处四年的艰辛生活,被他那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乐观依然保持着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伟大人格所折服。“文革”之际,从中央下放到此处的邓小平,再次工作四年风雨无阻,这条长达1.5公里的小路记载着他留下的历史脚印。虽然年逾“耳顺”,但依旧睿智聪慧,正是这四年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构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小队全体成员深有感触,表示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小平同志的乐观生活态度,以小平同志作为人生楷模,砥砺自我,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个人力量。下午五时,“小平小道”参观活动结束。
七月七号上午,“冉冉红星”小队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缅怀先烈,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北伐革命胜利在望,蒋、汪二人居心叵测,叛变革命,屠杀同胞,戮我党人。革命事业又遭挫折,人民复陷于水火。正值国家内有白色恐怖外有列强环伺的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拿起手中的武器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正如枪口迸发的火星,迅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纪念馆外,青灰色的墙衣的指挥所坐落在纪念馆的左侧,时隔九十多年,依然保持着如同革命先烈一般庄严的风采。纪念馆内部,陈列着南昌起义军的装备设施:老旧的火铳,笨重的山炮,简陋的针具等。这些东西向我们诉说着革命先烈们起义时的艰难困苦,就是在这样处于绝对弱势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也没有屈服,而是凭借着如此简陋的武器设备,怀揣着为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希望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冉冉红星”小队成员感悟到了这块红色土地上挥洒过热血的先烈的伟大人格,更加意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正确性,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中午十二时,参观活动结束。
七月八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部圆满结束,晚上乘坐火车前往杭州。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冉冉红星”小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经历和难得的人生财富。支教使我们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留守儿童问题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使我们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伟人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鞭策自己,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